人年紀大了,就愛講往事,2019己亥豬年老彭也要跨入30大關了,生理年齡也終于趕上了多年來在外觀方面打下的基礎,即將成為一名徹徹底底、名副其實的大叔,所以當朱茵姐要我交一個過年選題時,編輯部小年輕們想的更多是未來,而我在腦海中搜來刮去,想到的都是去年到底發生了什么,值得我和大家再分享分享。
或者,就從一次讓我印象深刻的訪談來講起吧:2018廣州車展,我負責專訪長馬銷售公司市場總監鹿達,問及CX-8怎么與漢蘭達銳界等已經有了多年口碑積累而且產品力不弱的同級競品搶蛋糕時,對方的回應可以說讓我非常詫異: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和它們搶市場,CX-8是為品牌內部客戶準備的一個升級選擇。

在廠商專訪這種語境下,大家知道基本都是講講場面話為主,我本來是做好了接受一輪5分鐘以上“我比競品更有希望大賣”話術洗腦的準備的,畢竟花費巨大資源與成本引進國產這么一款可以看作是品牌旗艦的7座SUV,也總得在態度上表現出點信心十足的樣子嘛。現在倒好,問你它跟競品比有啥優勢,你一個都不說,還開口就把未來市場規模限得那么小那么死,幸而專訪是直接錄視頻節目,否則我連稿子都不知道怎么寫了……

困惑啊,困惑……
不過這困惑反而使我對CX-8這款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總想盡快好好體驗一番。幸運的是,新車評屬于最早一批拿到試駕車的媒體,而我也爭取到了和它相處一晚上的機會。可以說,是真的直到我開過之后,心中的一大塊疑團才一掃而空——如果說馬自達內部客戶產生了購買升級7座SUV的需求的話,放眼市場,除了CX-8,還真沒有其他任何一款產品能讓他們滿意了。

這款車可以說最大程度地展現了馬自達的自知與自信。自知體現在他們深深明白到市場上沒什么人會因為空間和實用優于競品而去選馬自達,因此CX-8即便有著7座SUV的身份,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也就不過不失罷了,沒怎么強求;至于自信,則是馬自達竟然敢于在這么一臺體積龐大的車子上依然堅持所謂“人馬一體”的偏操控性調校,而且還達成了,幾乎所有試駕過的同行都在這方面給出了首屈一指的評價,可謂是化不可能為可能,而操控恰好是馬自達品牌現階段的核心之一,也是他們家客戶最看重的產品點。
很多企業都喜歡標榜自己小而美,但真正在心態上做到小而美的卻沒幾家,而單憑CX-8這款車,我們就可以斷定馬自達是其中之一。來自廣島的這群技術控,甚至以目前的資源和規模是沒辦法取悅所有人的,所以干脆就不隨大流去和其他品牌拼每一項指標了,只選擇一小部分目標受眾,去優化他們最看重的需求且用盡全力去滿足就好。只要能讓這一部分目標客戶購車時總是可以不需經過思考就選擇自駕產品,哪怕我綜合產品力很難比得過對手又如何呢?
同樣體現這種企業價值觀的,還有他們對轉子引擎的執著。當年“轉子四十七士”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而到如今,即便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暫停更新”了,但馬自達對未來的布局卻依然有轉子引擎的一席之地,到底是為什么呢?

說起轉子引擎,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有特點,除完全不同于往復活塞式內燃機的結構與工作方式外,更重要是性格上也非常極端,優點和劣勢都極其明顯。優點有超大的功率密度、超小的體積以及超輕的重量;而缺點則有油耗高、排放差、保養難、使用體驗不完美以及壽命不及往復式引擎等等。
在過去,憑借轉子引擎的優勢,我們有幸見識到了RX系列這一幾乎每代每款都堪稱“神作”的JDM高性能跑車家族(至于787B勒芒奪冠啥的,實際上故事是被粉絲神化了,當年贏得比賽更多是巧合和運氣的作用,而且所謂“逼到FIA改規則”更是誤傳,此處不展開,有興趣可以自行了解或在評論區留言),但隨著社會對車輛能耗和排放的要求一天一天變嚴苛,馬自達也不得不在RX-8推出后暫停了此系列和轉子動力的更新換代。
而到這里就得重復上文的問題了:既然如此,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里,能耗和排放指標還會進一步收緊,為什么馬自達依然認為轉子引擎有前景呢?
其實從他們的規劃中,就能看出大概了——此前推出的,可以看成是轉子動力回歸預覽的RX-Vision概念車,搭載的是被稱為Skyactiv-R的全新動力系統,核心是經過重新設計的轉子引擎,但最大的亮點在于將會有混合動力系統的加入。

我們說轉子引擎油耗高、排放差、使用體驗不完美,其實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結構上沒有配氣機構,以至于當下往復活塞式引擎中作為最重要燃燒控制手段的配氣可變機構無法引入,因此全轉速區間無法同時優化,應對起多變路況非常吃力罷了。但混合動力系統的加入,除了本身就能降低能源損耗提升油耗表現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顧”那些不適合轉子引擎工作的路況,讓它只在最高效率、最佳排放的工況下工作,如此一來這些問題就得到相當全面的解決了。
更有甚者,剛才提到的,轉子引擎高功率密度、低自重和小體積的優勢,在混合動力這種形式下,還有著比活塞內燃機更強的優勢:因為電池和電機等額外增添的重量和體積,如今都能靠著內燃機這里的降低而減弱甚至消除對整車數據的影響。如此看來,轉子引擎甚至比活塞式引擎更適合被使用在混動總成當中。

相比起其他大廠,在從燃油轉向EV的過程中,馬自達可能同樣會因為資源和成本的問題,在三電系統甚至平臺優化上都有所落后,更遑論要在充電樁/站等基建保障上勝過對手了。但只要當下咬緊牙關抱著轉子引擎不放,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最起碼是能保證自己活下來的,甚至活得不錯。
寫在最后:
如果要以股票分析的角度來談馬自達的未來,那么我覺得短期而言,或者就2019這一年來看,他們的日子應該不會過得很好,甚至還會有一定的緊迫感,畢竟在市場調整期,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與風險承受能力是絕對比不上大企業的。然而,不同于其他中小車企,馬自達無論在發展方向、自我認知乃至核心技術上,都是有優勢的,所以挨過了這短期的困境,更遠的未來里相信前景依然一片光明。
說到底,小而美的企業和品牌,生命力是最頑強的。